中少在线 虫虫阅读 中少总社微博
 

首页 < 出版前沿


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参评作品公示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于2020年3月17日起开展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作品的评选工作,严格按照《评选办法》《通知》和初评通知规定的评选标准、推荐报送程序和要求,共报送短视频专题报道作品1件。

 

 作品标题  参评项目  作者  责任编辑  主管单位  首发日期  发布平台
 致敬红领巾  媒体融合   集体   集体   共青团中央   2019年10月15日   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2020年4月10日

 

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致敬红领巾

参评项目

短视频专题报道

主创人员

集体

编辑

集体

主管单位

共青团中央

发布日期及时间

20191015

发布平台

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

作品时长

707

采编过程

(作品简介)

见附页1

社会效果

见附页2

推荐理由

 

微教学片《致敬红领巾》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先队和红领巾的指示批示精神,配合少先队建队70周年,对红领巾的历史正本清源,权威而深情地讲清红领巾的神圣内涵,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

本片从中国红领巾的起源讲起,生动重现安源儿童团的故事,结合少先队员为抗美援朝志愿军捐献飞机等队史重大事件、重点活动,借助先进视觉技术修复珍贵历史照片和影像,鲜活地呈现了党领导下的中国少年儿童运动蓬勃开展的光荣历史,引领广大青少年铭记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尊重红领巾、爱护红领巾。

由于历史阐释的权威性和视听呈现的冲击力,本片成为近年来关于红领巾历史影响最大的一部新媒体作品。这部短片在故事讲述、视听创意、摄制技术、生产方式、推广分发等多个方面都令人耳目一新,推出后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线上,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网络观看量达1110万次;更重要的是线下传播,借助组织渠道分发给全国各地少先队员,组织集体观看,目前已覆盖全国95.38%的区县。此片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全国少先队员“入队第一课”的必学教材。

同意推荐。               

                  签名:                         

                              (盖单位公章)          

                               2020   

联系人

付静

邮箱

fujing@ccppg.com.cn

手机

13581902857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丙12号宝钢大厦

邮编

100022

               

仅限自荐(他荐)参评作品填写

所获奖项名称

省部级或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社(台)级二等奖及以上新闻奖

推荐人姓名

 

单位及职称

新闻专业

副高以上

手机号

 

推荐人姓名

 

单位及职称

新闻专业

副高以上

手机号

 


 

附页1

采编过程(作品简介):

20191013日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0周年纪念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缔造的少年儿童组织,70年来,中国少年先锋队为党和人民事业薪火相传作出了重要贡献。少先队的红色历史该如何向当今的少先队员讲述?创作团队埋首史料研究梳理,历时数月,推出了《致敬红领巾》短视频。

该片以一条红领巾为线索:一个小女孩从枕头下取出红领巾,戴上。镜头拉开,五星红旗迎风飘展。镜头下移,出现天安门广场上。主人公手捧花束,举头望向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12面浮雕呈半透明状,向小女生迎面而来,她在一条时光隧道中逆行而上:安源儿童团、中央苏区儿童团、少共国际师、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儿童英雄;抗美援朝时期少先队员捐“红领巾”号战斗机、学雷锋、“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红领巾作为一个意象,飘过各个历史时期,而历任国家最高领导人和红领巾在一起的照片,将少先队组织的光荣定格在画面上。影片在多个方面创新并取得良好效果。内容上,以少先队建队70年历史作为主线,选取重要纪念地作为拍摄地,可以作为少先队知识的普及教育;创作机制上,形成史料收集、脚本共创、专家审定、专业制作及社会参与的机制,保证了作品的创作生产有序推进;宣传推广上,在重要时间节点,选取符合青少年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宣推,发挥团属新媒体矩阵优势,确保了作品传播力度。

主创团队创作该片,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先队和红领巾的指示批示精神,配合少先队建队70周年,对红领巾的历史正本清源,讲清红领巾为什么神圣,增进少先队员光荣感。创意策划阶段,脚本反复修改达数十个版本。拍摄准备阶段,对“少年儿童捐飞机”这一情节,主创团队查阅当年广播音频素材、报刊影印素材,联系并采访亲历捐献事件老师,只为细节真实无误。天安门广场实地拍摄时,主创团队请来少先队专家指导少先队礼仪。对每个细节的探究较真,成就了这部微教学片,为红色历史在当代语境下如何讲述提供了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范本。

 

附页2

社会效果:

本着为少先队组织打造一部主题教育片的初心,主创团队完成制作后,在基层中小学少先队组织中进行了广泛宣传推广,发动各地学校把《致敬红领巾》作为面向新队员开展队前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内容,作为全体少先队员“入队第一课”的必学教材,组织少先队员进行线下观看,向少年儿童讲好党领导下的少先队历史。与此同时发挥团属新媒体矩阵优势,确保了作品传播力度。短视频推出仅两周,共青团、少先队各新媒体平台累计观看次数达1110万次,充分做到了线上线下结合。

 

该片唤起了众多网友对儿时加入少先队组织的回忆:“我已经退队6年了,看完片子,又找出了珍藏多年的红领巾。”“作为一名40年前佩戴红领巾的老‘队员’,听到队歌瞬间泪奔了。”“如果时光倒流,我想回到孩提时代,再好好戴一次红领巾。”……在强烈的情感共鸣中,观众完成了一次对红领巾的集体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