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于2020年3月17日起开展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作品的评选工作,严格按照《评选办法》《通知》和初评通知规定的评选标准、推荐报送程序和要求,共报送短视频专题报道作品1件。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2020年4月10日
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参评作品推荐表
仅限自荐(他荐)参评作品填写
附页1 采编过程(作品简介): 2019年10月13日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0周年纪念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缔造的少年儿童组织,70年来,中国少年先锋队为党和人民事业薪火相传作出了重要贡献。少先队的红色历史该如何向当今的少先队员讲述?创作团队埋首史料研究梳理,历时数月,推出了《致敬红领巾》短视频。 该片以一条红领巾为线索:一个小女孩从枕头下取出红领巾,戴上。镜头拉开,五星红旗迎风飘展。镜头下移,出现天安门广场上。主人公手捧花束,举头望向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12面浮雕呈半透明状,向小女生迎面而来,她在一条时光隧道中逆行而上:安源儿童团、中央苏区儿童团、少共国际师、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儿童英雄;抗美援朝时期少先队员捐“红领巾”号战斗机、学雷锋、“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红领巾作为一个意象,飘过各个历史时期,而历任国家最高领导人和红领巾在一起的照片,将少先队组织的光荣定格在画面上。影片在多个方面创新并取得良好效果。内容上,以少先队建队70年历史作为主线,选取重要纪念地作为拍摄地,可以作为少先队知识的普及教育;创作机制上,形成史料收集、脚本共创、专家审定、专业制作及社会参与的机制,保证了作品的创作生产有序推进;宣传推广上,在重要时间节点,选取符合青少年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宣推,发挥团属新媒体矩阵优势,确保了作品传播力度。 主创团队创作该片,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先队和红领巾的指示批示精神,配合少先队建队70周年,对红领巾的历史正本清源,讲清红领巾为什么神圣,增进少先队员光荣感。创意策划阶段,脚本反复修改达数十个版本。拍摄准备阶段,对“少年儿童捐飞机”这一情节,主创团队查阅当年广播音频素材、报刊影印素材,联系并采访亲历捐献事件老师,只为细节真实无误。天安门广场实地拍摄时,主创团队请来少先队专家指导少先队礼仪。对每个细节的探究较真,成就了这部微教学片,为红色历史在当代语境下如何讲述提供了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范本。
附页2 社会效果: 本着为少先队组织打造一部主题教育片的初心,主创团队完成制作后,在基层中小学少先队组织中进行了广泛宣传推广,发动各地学校把《致敬红领巾》作为面向新队员开展队前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内容,作为全体少先队员“入队第一课”的必学教材,组织少先队员进行线下观看,向少年儿童讲好党领导下的少先队历史。与此同时发挥团属新媒体矩阵优势,确保了作品传播力度。短视频推出仅两周,共青团、少先队各新媒体平台累计观看次数达1110万次,充分做到了线上线下结合。
该片唤起了众多网友对儿时加入少先队组织的回忆:“我已经退队6年了,看完片子,又找出了珍藏多年的红领巾。”“作为一名40年前佩戴红领巾的老‘队员’,听到队歌瞬间泪奔了。”“如果时光倒流,我想回到孩提时代,再好好戴一次红领巾。”……在强烈的情感共鸣中,观众完成了一次对红领巾的集体致敬。 |
![]() |
报刊 | ![]() |
网络 | 行业机构 |
|
||||
下属单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