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少在线 虫虫阅读 中少总社微博
 

首页 < 活动赛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18-2019)开始啦
发布时间:2018-12-18

  这个秋天,中国中学生作文大 赛如约而至。我们诚邀同学们展现 文采、抒发胸怀、书写梦想,期待 你在大赛中脱颖而出,成为闪亮的 文学之星。

  一、大赛主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二、参赛对象  

  凡是热爱写作的全国初、高中 在校生,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 都可参加。也可以以学校为单位, 集体参加。  

  三、奖项设立  

  (一)大赛设“恒源祥文学之 星”(即全国特等奖);“恒源祥 文学之星”提名奖;一、二、三等 奖;优秀辅导奖若干名。  

  (二)《中国中学生报》以北 京赛区的方式,组织读者参赛,将 评选出 100 名优胜者(初、高中各 50 名)参加全国复评,优秀者将 争夺“恒源祥文学之星”。  

  四、时间安排及要求  

  (一)投稿方式  

  ①发送电子邮件投稿 邮 箱:2009zuowendasai@163. com 参赛者务必在来稿上注明姓 名、学校、班级、题号、地址、联 系电话。  

  ②官网投稿 文 星 网:http://www. chinawenxing.com.cn/  

  (二)初高中组各两道初赛 题,请围绕本届大赛主题,在相应 组别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三)投稿日期:2018 年 10 月 2 日 -2018 年 12 月 1 日。  

  (四)联系方式 咨 询 电 话:010-57526510 蒋 老师。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是不 收取中学生任何费用的全国性公益 赛事,由全国妇联中国儿童中心和中 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中学报刊 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教育学会中学 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指导,并由 全国82家中学报刊承办,包括南京 大学、南开大学等在内的全国20 多家著名大学提供后援支持。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办公室

  总主题解读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出 自中国古代典籍——《易经》。把 握这一主题需要了解两个关键词: 人文和化成。“人文”的核心指向 是文化和人文精神,“化成”的核 心指向是文化交流与融合。同学们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思考。  

  第一,对文化的理解。文化涵 盖了社会秩序、思想观念、文学艺 术等方面。节日民俗、尊老爱幼、 诗词歌赋、求同存异,这些都是“文 化”和“化成”的体现。文化渗透 在日常生活中,积淀在我们的血脉 中。  

  第二,传播与交流是文化发展 的驱动力。从历史上来看,没有东 亚地区广泛深入的文化传播,就没 有汉字文化圈的形成。从现实来看, 自改革开放到“一带一路”构想, 鲜明地体现出当代中国文化与世界 交流的轨 迹。 在 传 播与交流 中, 不 同 文化发生 融合从而 推动文化 的 进 步, “文化”才得以“化成”。  

  第三,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复杂 的。它们既可能水乳交融,也可能 冲突碰撞。历史上的蒙元铁骑以铁 血征战的方式横扫欧亚,明代郑和 以宣威海外的方式七下西洋,这些 事例的背后,体现出文化之间的复 杂关系。我们在坚守民族本位的基 础上,要坚定文化自信,勇于迎接 文化挑战。  

  第四,文化是多元的。经典文 化与流行文化、都市文化与乡村文 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它们 有冲突,有融合。古人讲“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及“和而不同”, 都显示出对待文化多元性的智慧。 以包容的姿态与和谐的理念,去塑 造“化成天下”的理想世界。  

  初中组赛题  

  1.“龙”是中华民族古代神话 传说中的神奇动物,也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代表之一,“龙文化”已经 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请 以“我们身边的龙文化”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2. 近年 , 社会上掀起传统文化 热。名人讲《论语》,历史题材影 视剧热播……都曾引起热烈反响。 有人认为这对普及传统文化是好 事,但也有人认为许多演讲并没有 把握《论语》的本质;有的影视剧 只为追求收视效果却 不尊重历史……这样 回望历史对普及传统 文化并不见得是好事。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写一篇文章,加以论述。题目自 拟,文体不限。  

  高中组赛题  

  1. 中国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 彩,在多样的表现形式背后,我们 可以感觉到一种共同的文化根源。  

  请从以下表现形式中选择一个或者 多个,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之 “根”的感悟或者理解。题目自拟, 文体不限。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甲骨文、 中国结、京戏脸谱、武术、兵马俑、 景泰蓝、对联、谜语、文房四宝、 风筝、剪纸、年画、筷子、大花轿、 旗袍、茶、中药、鞭炮、中秋、长 命锁、桃花扇。  

  2. 中国泱泱五千年文明,孕育 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有人说,  

  “文明”意味着一个国家高度繁荣 的文化、高度自觉的精神;有人说, “文明”意味着良好的社会秩序和 社会风尚;也有人说,“文明”意 味着一个人拥有健康的思想、得体 的举止和优雅的语言。《周易·贲 卦》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 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 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你是怎样看待“文明”的?请写一 篇文章,加以论述。题目自拟,不 少于 10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