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伙伴们,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国际雪豹日!
提到雪豹,大家可能会想到它在雪山中威风凛凛的模样,但你们知道吗?这只神秘的“雪山之王”,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山海经》里就有记载啦!
《山海经·北山经》中写道:“石者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名曰孟极”。专家们考证,这里描述的“孟极”,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雪豹——
雪豹不是豹?

乔轶伦 图
雪豹虽然名字里有“豹”,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豹。在食肉目猫科豹属里,有5位“大佬”,分别是雪豹、花豹、美洲豹(美洲虎)、狮子和老虎,它们被称为大型猫科动物,简称“大猫”。雪豹因为其特殊性,比如不能像老虎、狮子那样大声嚎叫,也不能和其他大型猫科动物杂交“生宝宝”等,所以曾经被单独划分为“雪豹属”。后来经过研究,才重新被归入豹属。
而我们平时说的“豹”,严格来讲只有花豹,共9个亚种,在我国通常被叫做“金钱豹”。所以,雪豹和花豹虽然都属于豹属,但它们是平起平坐的“兄弟”,都是独立的大型猫科动物。
唯一不能咆哮的“大猫”
行走在雪山之中的雪豹霸气威武,给人一种隐隐的压迫感。可身为“大猫”,它们却不会像狮子和老虎那样咆哮。

它的“发声限制”藏在舌骨里。雪豹的舌骨骨化程度比老虎高,但又没有家猫那么高,介于二者之间,所以雪豹既不能像老虎那样咆哮,也不能像家猫那样发出“咕噜”声。它的叫声,介于二者之间。仔细听,它的叫声更像是喘粗气时发出的声音,是不是和它“雪山之王”的形象有点反差萌?
雪豹“降级”,威胁变小了吗?
2017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雪豹的濒危等级从“濒危”下调至“易危”。但这并非“安全信号”——IUCN 同时指出,雪豹种群数量仍在持续下降,未来必须依托准确的种群分布数据、摸清威胁症结,才能制定出科学有效的保护方案。
作为全球雪豹分布最广的国家,我国早已行动:不仅制订了《中国雪豹保护行动计划》,更切实加大投入落地执行。从开展雪豹调查监测与基础研究、科学编制各地或专属保护规划,到建立多元保护地体系、强化执法机构能力,再到推进国际合作,系列举措层层递进,为雪豹筑牢生存屏障。
希望这只从《山海经》中走来的高原神兽,未来能一直自在地奔跑在雪域高原上,继续展现它独一无二的“雪山之王”风采。也期待未来的我们,能为保护这些珍贵的动物贡献更多力量。
小伙伴们,偷偷地告诉你们,12月《中国儿童画报·动物大世界》的主打星就是雪豹哟!快快点击下方图片,把这位“雪山之王”带回家吧!
